名师专栏 | 每5个孩子就有1个抑郁,你的孩子还“健康”吗?
你知道吗?
情绪波动大、人际关系恶劣、攻击性强、失眠、焦虑等问题,都反映了孩子的心理健康状态!
我国2020年心理健康蓝皮书《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(2019~2020)》中指出,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.6%。也就是说,大约每5个孩子中,就有1个有抑郁倾向。
青少年抑郁已然成为了全民都在关注的话题。为什么现在抑郁人群越来越低龄化?家长要如何帮助孩子走出抑郁倾向?孩子抑郁跟父母的教育是否有关?
这些问题都亟待专家老师帮忙解答。
此次我们特别邀请到了启帆名师团成员/中国积极心理学委员会成员:周围老师,跟家长分享抑郁倾向及抑郁症相关的一些专业知识,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,及时发现及时解决。
(周围老师介绍)
(介绍视频)
周围老师:
身为家长,千万不要以为自己工作忙,生活压力大,而孩子年龄小,只要吃饱、穿好,就没有什么需求。
更不要眼睛只盯着孩子的学习,对于孩子其他生活问题,尤其是孩子的心理问题一概无视,甚至疏忽了孩子发出的痛苦讯号,导致悲剧出现,让自己抱憾终生。
周围老师:
其实,当孩子出现以下这三种情况的时候,家长们就应该引起重视了!抑郁症分三主症,也就是所谓的“三低”:
1.情绪低落。比如整天苦恼忧伤,开心不起来,唉声叹气,掉眼泪;
2.联想减慢。感觉反应迟钝,思考问题困难,严重的交流也会出现障碍;
3.意志活动减退。动作迟缓,活动减少,回避社交,生活懒散,个人卫生不予料理,严重的逐渐发展成不语、不动、不食。
只有同时满足以上三种情况并影响到了工作、学习、生活,且持续14天以上,才能诊断为“抑郁症”。
我们很少教小孩去辨认他的一些情绪,比如说忧伤、难过、开心、低落。其实情绪体验始终是有的,但是在出现这个情绪的时候,他就会不知道怎么去表达,就会表现出我们常见的一些行为。比如:
小一点的孩子,满地打滚、发脾气;
大一点的孩子,什么都憋在心里不跟家长沟通。
时间久了,家长就会认为孩子开始叛逆、不听话了,其实,当孩子产生情绪时,父母不要去想着消灭情绪,而是要帮助他疏导,引导孩子合理地表达。
一个人只要能接纳情绪并表达出情绪,抑郁的可能性就减少很多。相反总是一声不吭、闷着、忍着的人,则很容易出现情绪和心理上的问题。
当孩子情绪不好或发泄情绪时,家长可以耐心地询问和倾听,了解孩子情绪背后的原因。
同时,倾听不是敷衍,若是父母只是表面在听,给予孩子敷衍地回应,那还不如不听。孩子会觉得被父母轻视,从而产生不信任感和怯懦心理,再也不愿意向父母倾诉和表达情绪。
倾听和安抚孩子情绪后,父母还应该引导孩子用正确方式来释放情绪,用恰当方式解决问题。情绪得到释放,问题得到解决,孩子才能重新快乐起来,不再被情绪困扰。

当孩子面临心理问题在苦苦挣扎时,如果我们家长能够及时关注到孩子的心理变化,并且正确的引导,那么很多悲剧都不会发生。
对于未成年的孩子而言,亲情是孩子最大的依靠,是孩子绝望时可以抓住的绳索,父母学习,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,才是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!
公司动态
相关企业:
江西启帆教育科技有限公司
江西启帆心理咨询有限公司
江西智慧父母教育科技有限公司
服务咨询热线:
400-668-0661